Nanjing

2009,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 欣赏这个发生在1937年的历史故事,最重要的是看到当今中国人所关系的事情是什么,也就是说南京大屠杀离陆川生活的今天已有80年的距离,重新回顾这个30万人丧生的悲惨历史的意义何在?他的这个战争片,灾难片跟千千万万在毛泽东时代拍的抗日战争电影又有什么不一样呢?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中国需要融入世界这样一个事实。其实早在鸦片战争时期(1840)中国的门户就早已被西方列强打开。但是直到最近,中国官方和民间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直取一个明显的反对和抵抗的态度。《南京!南京!》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历史记忆,一个新的文化认同,不能永远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受害者,把先进的工业文明看成是加害者或者敌人。换言之,反帝,反殖民化的态度,和冷战的思维已经无助于一个后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中国需要走出毛泽东时代,走出冷战思维,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对过去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战争和冲突有一个新的,也能被世界其它国家人民所接受的文化记忆。影片的放映跟2008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巧合。
  • 电影的大部是从一个来华参战的日本士兵的角度拍摄;角川虽然参与大屠杀,但陆川并没有把他描写成一个妖魔。角川也是一个战争的受害者。陆川实际上用了不少篇幅来人性化这个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他的镜头不仅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更揭示人们内心的矛盾。最后角川因为不能承受心中对自己战争罪行的道义谴责而自杀,这说明他不但是个施害者,也是一个受害者。对导演陆川来说,他要展现的主要是人们内心的战争。
  • 影片虽是黑白片,但是故事情节却不为观众提供黑白分明的视角。角川也算是一个基督徒,就像英语教员姜老师一样。他们俩虽然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遭到侵略的受害者,却似乎有一层人性更深层的东西在连接着他们。为了不让姜老师被蹂躏被强奸,角川在她的请求下把姜老师打死。在角川自杀之前,他又将姜老师没能解救的顺子父子放了。这种战争中的复杂性是以前所有抗日战争影片所不具备的。当日本兵冲进南京城里时,许多占领军甚至比被出来投降的南京市民更胆小怕死。因为错杀了一群躲在教堂里手无寸铁的妇女,角川惊慌地喊叫战友去施救。作为一名普通的日本兵,角川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人的两面性。烧杀奸淫的日本兵在慰安妇中发现了爱情,角川不但同情百合子而且决心要娶她做妻。他的天真是陆川所授予的,就像伊田的良知。当发现唐先生把自己幸存的机会让给了同事,伊田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劝他三思而行。最后下令对唐先生执行枪决时,伊田不忍心地把头转开。
  • 同样,陆川对中国人的描写也并非全盘肯定,他既没有妖魔化日本侵略者,也不美化中国人。故事最开始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日军对中国老百姓的杀戮,而是中国军队内部的分裂和矛盾,有的想逃,有的想死战到底。结果自相踩踏。当陆健雄和他的战友为保卫南京城浴血奋战时,很多贪生怕死的市民却在努力学日语,准备投降做日本人的朋友。当妇女为了免遭侵略者的蹂躏把头发都剃短时,小江拒绝因为她觉得她的美发和姿色可能会带来日军对她的友善而不是强暴。唐先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向日军出卖中国伤兵的情报,使他们惨遭杀害。陆川对故事情节的这种精心的处理加深了观众对历史复杂性的认识,不容许我们画一条线把善良与邪恶,英勇不屈与贪生怕死以民族来分开。侵华战争中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像角川和百合子那样的日本人。角川的自杀是陆川电影艺术的一种浪漫,使观众看到施暴者内心的良知。其实这正是陆川电影的新颖和独到之处:让中国观众在重温历史时看到事件的复杂性,了解到人性的分裂。唐先生、小江、角川都具有和代表了这种人性的分裂。他们贪生怕死,同时又能在关键时刻舍身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