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thieves

2004, 《天下无贼》冯小刚

  • 如果中国可以说已经进入“后社会主义”时期,那么这个时期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新的社会次序和社会风气又是什么呢?冯小刚的电影对这些问题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就是说,故事是冯小刚对中国现状的一个评估和分析。与影片题目相反,故事中各个人物所出没之处是一个盗贼横行,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个适者生存的原始丛林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游戏规则。“21世纪最需要什么?人才!”贼王狸叔说。他所率领的一伙技术高超的贼(狼),对普通民众(羔羊)疯狂行窃,代表的是公司财团的商业文化,唯利是图但没有什么道德的底线。21世纪尊重的是个人的才能而不是社会的良知。在一次采访中他说,天下无贼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现在中国的贼,小的偷几百块,大的偷国库,几亿。
  • 导演就是这样为改革开放定调的。也就是说,他把社会变迁比喻成一场大鱼吃小鱼,小雨吃虾米的游戏,里面的玩家有小偷和普通民众受害者。但在这个适者生存的野蛮原始的境地里也出现了一个佛教的奇迹。两只技能过人的“贼狼”(王丽和王博)居然决定去保护一只送到嘴边的羔羊(傻根/王宝强饰),用生命去保护他的6万工钱。这个奇迹也是冯小刚审美观的一个产物。他看到物质文明(现代化)和精神文明(佛教)之间的鲜明对比。王丽发现自己怀孕时的顿悟,“我想为孩子积点儿德”,使两头恶狼突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王博把自己介绍给狸叔时说他不过是一个过路的鬼。冯小刚这样处理善恶这个主题无疑是想重新介绍佛教。根据佛教,人生的痛苦是欲望所致。当今的中国,欲望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是社会变迁的润滑油。
  • 我们都注意到,在影片的最后,女贼王丽把她刚生下的婴儿遗弃在一个佛教寺院,让他在最后一片净土上成长。婴儿很快被当地的藏民拾起抱走。这意味着她和王博的下一代将远离现代化的物质文明,远离物质和钱财的诱惑。这是冯小刚的原始主义的审美视角。他极力美化,甚至神圣化,傻根。实际上傻根是个活佛,是个穿着便服的圣人。这个电影的题目是根据他的“无知”和“天真”而来的。他的大慈大悲使他不能理解人类的贪婪和凶残。别人劝他把6万块钱寄回家去,以防被贼偷。他不听劝,觉得天下无贼。他的态度和哲学唤醒了王丽王博的良知。傻根据说是来自一个边远的山区,在那人们用牛粪取火。掉到路上的牛粪如果有人在周围画了一个圈,别人就不会去拾走。傻根生活在俗世,但并没沾染任何恶习,对别人的东西没有占有欲,所以跟狼成了朋友,并改造了王丽王博,是他们从此行善,重新做人。这是冯小刚原始主义手法。
  • 跟《盲井》中的两个罪犯相同,这里的两个扒手王博和王丽也为观众出台了一幕道德活报剧。在火车站王丽对男友王博说,你偷了傻根的钱就等于杀了他这个人。王博却觉得这是一个自由竟争、适者生存的世界。傻根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那他就只有被生存所淘汰。这是冯小刚对当今人改革开放跟社会达尔文主义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道德水准为什么反而倒退到弱肉强食这样一个原始甚至是野蛮的水平。王博的态度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人的看法。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运作原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法制文明社会的道德底线。那么难道所有的弱势群体都要被淘汰掉不可吗?那么社会公正的基石到底是什么呢?
  • 狸叔所代表的是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所谓的“公平竞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狸叔欣赏的是一个人的技术才能,而不是金钱。冯小刚要说明的是,这种自由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并不公平,特别是对将要被淘汰的傻根那样的人。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呢?社会的进步能不能不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前提?也就是说,为了“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国家要准备安排被自由竞争淘汰下来的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故事并没有提供回答。导演只是用佛教中众生平等、超脱轮回、慈悲救世的理想将这个故事结束了。这些崇高的佛教思想为当今中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批判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经济转型中的赢家和输家,改革的代价。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法律的体现,可是公安人员的出现并没有为代表一个新的权威性的道德视角。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批判消费文化的商业片中,冯小刚把他的赞助者的现代工业产品都晒了出来:HP电子产品,诺基亚手机,宝马高级轿车,数码摄像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