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 Yu

2002; 《周渔的火车》孙周导演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影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有不少形而上的东西,一幕一幕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故事从整体来说是一个比喻,火车代表一个抽象概念,象征人们对生存意义的追求。周渔坐火车在两地之间往返,说明她对人生目的的不明确。张强是个兽医,有一手好技术,也有一个收入高和稳定的物质生活。陈青是个诗人,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可靠的收入,但他的诗歌能让周渔心旷神怡。周渔对这两个追求她的男人举棋不定,因为他们对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物质基础(张强);但同时也不能没有艺术的美和精神升华(陈青)。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什么都能用钱买到,包括权力。这也就是为什么陈青对自己和周渔的关系觉得不确定,问:“周渔,你是喜欢我人,还是这我诗?”这不是一个诗人的危机,而是每个人在商品化社会的今天都要面临的危机。劳动力,创造力,想象力,都属于一种商品,都可以金钱交易。周渔虽然喜欢陈青,但她觉得成功的“诗人”必须被社会所认可,得出一本诗集,得出席一个诗歌朗诵会。她逼着陈青像张强那样去“成功”,替他办诗歌朗诵会,为他受款出诗集,殊不知艺术创作常常基于对世俗的否定或者超越。陈青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离不开他在社会中的不得志。又一次当陈青高速周渔不要一而再再二三地苦苦相逼时,周渔甚至打了他一个耳光。

这就是周渔内心的纠结。张强可以给她她所需要的物质生活,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和实干家,他缺乏想象力,艺术灵感和精神寄托,正好是陈青的对立面。陈青有的,他没有。他有的,陈青又不具备。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玄机,也是导演孙周想让大家看到的当今的中国社会。周渔到底要什么。在往返两地的火车上,她在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之间徘徊。在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诗人和艺术家被边缘化了,艺术也变得商品化了。除了周渔以外,没有人认为陈青是个诗人,张强甚至不相信陈青这个人真正地存在。

那么艺术存在吗?爱存在吗?幸福存在吗?除了钱,还有什么是真的?在陈青的现代诗中,周渔是个仙女,而不是一个普通的陶艺工人。但是对于张强来说,周渔只是个普通的女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周渔舍不得陈青的原因;如果可能她愿意永远的生活在陈青的诗歌里。张强有生活的技术和能力,是个敲猪的兽医,但是他对找不到能填补内心空虚的生活目的。陈青连一个图书馆员的工作都做不像样,自我发配去援藏;但是因此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歌是一片想象的艺术空间。也就是说他有生活的灵性。敲猪只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张陈两个男人代表了人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的层面: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周渔的火车就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徘徊。

周渔和秀两个女主角都是由影星巩俐饰。秀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视角,因为周渔是个参与者,她、陈青和张强的观点或者旁白不能说明事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秀是一个旁观者,读了陈青的《周渔的火车》这本诗集,秀开始跟踪调查陈青和周渔。因为长期生活在自己的私人空间和艺术创作中,并不真正了解他深爱的周渔,也不相信周渔还爱另外一个人(张强)。这说明爱情或者美的本质;它的存在从很大的程度上独立于物质生活的。艺术诗歌爱情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它们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的空间中存在的。